灵峰寺坐落于松柏翠竹之中,四周古木障天,树影娑婆,仿古建筑群恢宏壮观、幽深清逸,令人心驰神往。

       农历二零一七年闰六月十三日,我们拜访了灵峰寺住持界奇法师。当初建立般若堂慈善中心时,曾拜访过界奇师父,师父大德非常的慈悲,他听了成立般若堂慈善中心的汇报后,给般若堂慈善中心提供了诸多实质性的帮助和加持,同时,师父十分欢喜接受般若堂慈善中心“名誉理事长”的聘书。感恩师父慈悲加持!感恩一切!

微信图片_20170806105857.jpg

 简介
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潋城村。宋淳熙十六年(1189)遭火焚,明天启七年(1627)重建,清光绪十年(1884)重建,占地1500平方米,坐北朝南。大雄宝殿面阔3间,进深3间,重檐歇山顶。左右各有一渔池和厢房,内有清重建灵峰寺碑记一块,唐宋石柱18根,宋石斛一只,宋塔铭文2块,唐、宋香炉座各1只,宋须弥座台基1座,殿前台阶左右有唐宋石浮雕(花、人物、狮子)24只,保存较好。1989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微信图片_20170806105924.jpg微信图片_20170806105854.jpg


历史沿革



       灵峰寺始建于唐太宗三年(大约公元629年),宋朝火焚后重建,明天启七年(1627年)重修。寺内现存唐宋年间石刻六十多块,原为佛像的须弥座,图案有人物、兽狮、花草三类,造形质朴。人物为力士,头顶仰莲佛座,个个面相浑圆,目光炯炯,神态不一,有力大无双之气概。狮子形态各异,造形质朴浑厚,气魄宏大,是古代无名艺术家的杰作。还有熙宁石斛、宣和塔座、绍兴石香炉和宋提刑杨楫撰写的《重修灵峰寺记》等文物。相传宋朝史学家郑樵曾在此授徒讲学,并就寺前蒙井题诗曰:“静涵寒碧色,泻目翠微巅。品题当第一。不让惠山泉。”这里曾有朱熹讲学的石湖书院(今废)。朱子曾为石湖书院题词:“溪流石作柱,湖影月为潭。”该寺于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由世行法师主持重修。现有山门、大雄宝殿、钟楼、鼓楼、佛堂、齐堂、放生池等建筑。大殿宽敞雄伟,以石柱承托;山门垂柳依依,道路盘曲,环境优美。寺旁树木林立,曲径通幽,泉水甘冽。冷溪流经寺前,俨然如画。

微信图片_20170806105913.jpg

        历史上的灵峰寺,依山傍水而建,布局错落有致,规模十分宏大。据《清嘉庆三台县志图》描绘:跨河有桥,宛如“缺月初弓”,建于铁琴遇“仙”——得“旃檀”处,因名“遇仙”。其山有平台三层。过遇仙桥,拾级登山二三十步,即至第一重平台。其上由南而北,依次建山门、天王殿、七佛殿、转轮殿、大雄殿和摇碑亭。由转轮殿左侧梯径向上,达第二重平台。其上由南而北,建“西天佛国”坊、大悲殿;左右两厢,建僧寮斋堂。出“西天佛国”坊向南,有峰雄峙,形似牛头,是为第三重台,也是全寺制高点。其上,由北向南,设文昌殿、雷祖殿,其东建华严阁、睡仙殿。文昌殿西,石筑高台,上设碑林,陈列初唐“丹青宰相”阎立本《释迦文佛立像》碑、盛唐“画圣”吴道子《观音大士立像》碑及南宋左朝奉郎蜀州通判王咸父《灵峰院钟楼记》碑等历代名碑。其寺占地面积,当在一万平方米之上。

微信图片_20170807155000.jpg

微信图片_20170807154953.jpg

  微信图片_20170807155003.jpg 

       把慈悲大爱,凝聚成感恩之心;日复一日,走在慈善事业的路上,愿慈悲、善良、正直的众生,走进我们的队列,风雨同舟,一路前行。



     

联系人:黄居士      田居士

手机:13599187620       13950519580

办公室电话:0593-7825609

对公银行账号:9060311010010000040582

户名:福鼎市般若堂慈善中心

开户行:福建省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关信用社

邮编:355200

网址:http://www.brtcs777.cn

邮箱:brtcs777@163.com

地址:中国·福建福鼎资国寺弥陀村“了尘楼”一层。



現在致電Tel:13950519580 OR QQ:2087187493 查看更多聯繫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